磁粉檢測,作為無損檢測五種常規檢測方法之一,發展迅速,運用廣泛。
磁粉檢測是靠磁粉聚集在漏磁場處形成磁痕來顯示缺陷的,磁痕顯示的程度不僅與缺陷性質、磁化方法、磁化規范、磁粉施加方式等條件有關,還與磁粉本身的性能有關。因此,了解和選擇性能好的磁粉十分重要,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以下磁粉的粒度選擇。
磁粉粒度也就是磁粉顆粒的大小。粒度的大小對磁粉的懸浮性和漏磁場對磁粉的吸附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那么磁粉粒度是越細越好嗎?
我們選擇適當的磁粉粒度時,應考慮缺陷的性質、尺寸、埋藏深度及磁粉的施加方式。
濕法用磁粉包括熒光磁粉和非熒光磁粉。檢測工件表面微小缺陷時,宜選用粒度細小的濕法用磁粉,因為細磁粉懸浮性好,容易被小缺陷產生的微弱漏磁場所磁化和吸附,形成的磁痕顯示才會線條清晰,定位準確。干法用磁粉一般用非熒光磁粉,非熒光磁粉用于檢測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時,宜選用粒度較粗一點的干法用磁粉,因為粗磁粉在空氣中容易分散開,也容易搭接跨過大的缺陷,磁導率又較細磁粉的高,因而搭接起來容易磁化和形成磁痕顯示,并減少粉塵的影響。
在實際應用中,要求發現各種大小不同的缺陷,也要求發現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所以應使用含有各種粒度的磁粉,這樣對于各類缺陷可獲得較均衡的靈敏度。粒度細小的磁粉可用于提高檢測細小缺陷的靈敏度,但又不能全部由細小粒度的磁粉組成。這是因為:第一,細小磁粉容易粘在有油污、潮濕、指紋和凹凸不平處形成過度背景;第二,檢測環境粉塵飛揚,對檢測人員極不安全。對于干法用磁粉,粒度范圍為10~50μm,最大不超過150μm。對于濕法用的黑磁粉和紅磁粉,粒度宜采用5~10μm。粒度大于50μm的磁粉,不能用于濕法檢測,因為他很難在磁懸液中懸浮,粗大的磁粉在磁懸液流動過程中,還會滯留在工件表面干擾相關顯示。而粒度過細的磁粉在使用中,他們會聚集在一起作用。熒光磁粉因表面有包覆層,所以粒度也不可能太小,一般在5~25μm之間,但這并不意味著檢測靈敏度的降低,因為熒光磁粉的可見度、對比度和分辨力高,所以仍能獲得很高的靈敏度。
在磁粉檢測中,一般推薦干法用80~160目的粗磁粉,濕法用300~400目的細磁粉。
因此,并不是磁粉粒度越細越好,粗磁粉和細磁粉都有各自適用的范圍,我們在檢測中需要根據缺陷的性質、尺寸、埋藏深度和磁粉的施加方式選擇合適粒度的磁粉。